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首届西藏历史文化论坛暨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学术研讨会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
论坛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西藏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和“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近60人,围绕“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宗荣、总干事郑堆、副总干事李德成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是历史研究所进一步推动“横向破圈、纵向贯通”而创建的学术交流平台。首届论坛以藏研中心总干事郑堆研究员主持的、历史研究所主要承担的“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课题为主题,由论坛开幕式、大会报告和论坛闭幕式三部分组成。开幕式、闭幕式由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班玛更珠主持。
郑堆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西藏早期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西藏早期文明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阐述西藏早期文明与周边地区特别是祖国内地的联系,论证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他指出,中华民族内部自古以来的交往交流交融,既创造了西藏的早期文明,也是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的中华文化得以形成、发展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揭示和阐述这种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西藏早期历史文化的认知,加大文物保护和资料挖掘力度,对培养专业人才,推进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三场大会报告中,与会学者围绕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中的重点议题如西藏高原古环境和古人类迁徙、青藏高原考古新发现、西藏地方早期部族间的互动与交流、早期西藏的历史与文化等内容,多角度、多方位展开交流研讨。
李德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增强对外学术联系,扩大朋友圈,助力藏研中心履行牵头协调全国藏学研究职能。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这一主题,共发表19份报告,既有理论探讨,也有考古发掘个案、文献新发现,成果丰硕。本届论坛的举办,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提高学界和社会各界对西藏早期文明的关注。(完) 【编辑:房家梁】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论述了我国涉外法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原则立场、推进方式,为我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奉法者强则国强。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强有力指引下,我国涉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顺利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涉外领域立法等相关工作。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同世界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对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我们要着眼更好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促进国际法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补上短板弱项,不断完善涉外法律体系,健全涉外法治运行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建设,对推动涉外法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体现出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历史眼光、辩证思维,为广大涉外法治工作人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牢记“六个必须坚持”,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水平开放需要高质量法治,高质量法治促进高水平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要求我们要在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努力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要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把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效举措和成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全面提升依法维护开放安全能力,完善外国人在华生活便利服务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法治自信,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