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11月28日电 (记者 王君妍)28日,“第十一届(2023)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暨第十届于家堡保理论坛”在天津经开区开幕。峰会上,在天津市司法局及天津市仲裁委的支持下,由天津仲裁委和经开区联合建设的天津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中心商业保理仲裁庭正式揭牌,将进一步提升纠纷解决效率,为全国商业保理企业在泰达发展构建健全的司法环境。据介绍,该仲裁庭为京津冀地区首个商业保理仲裁庭。
11月28日,“第十一届(2023)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暨第十届于家堡保理论坛”在天津经开区开幕。中新网记者王君妍摄
据悉,该仲裁庭将秉承公平正义的理念,以专业、高效、公正、廉洁的仲裁核心价值观,聚焦服务商业保理领域各类纠纷,为天津市乃至京冀地区保理企业提供最优的仲裁法律服务,同时为商业保理行业提供专业的仲裁解决纠纷路径。
天津经开区于2020年成立泰达金融中心法庭,并设有专门的保理审判庭,打造了金融司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模式。据悉,泰达金融中心法庭在审理保理案件中,突出“简、快、省、优”,人力精简50%以上,时间缩短83%以上,费用减少70%以上,为保理企业提供了高效、专业的司法服务。
天津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中心商业保理仲裁庭在天津经开区成立后,将与泰达金融中心法庭形成互补,构建完善的保理行业司法服务闭环,进一步方便保理企业就地就近解决纠纷,节约企业成本,打造资源共享、开放共赢的保理行业法律服务生态圈,为保理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助力护航。
天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经开区将以天仲金融仲裁中心商业保理仲裁庭成立为契机,继续以司法护航商业保理企业发展,打造优质的仲裁环境,为商业保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天津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中心于2019年成立后,制定了专门的《天津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规则》,形成了专门的《金融仲裁员名册》。截至2022年底,受理案件年增幅在30%左右,处理争议标的逐年攀升,总计涉及标的逾20亿元人民币。受案类型涵盖融资租赁、股权转让、私募股权、证券基金、期货理财等各类型金融纠纷。同时发挥仲裁制度自身优势,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或和解的数量占65%以上。(完)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28日在北京出席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李强表示,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中国举办链博会,就是为了顺应时代呼唤,创造一个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平台。
李强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保持稳定、持续深化时,世界各国就普遍受益;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受到阻碍、停滞不前时,世界各国就普遍受损。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就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重点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不随意干涉市场行为。中国将持续为世界提供优质的中国制造、稳定的中国供给。二是共同构筑畅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加强全球互联互通,让要素更加便捷循环、有效配置。中国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强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创新合作。三是共同构筑开放包容的产业链供应链。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和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同时努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将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参与绿色发展领域国际合作。四是共同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构建各国广泛参与、优势互补、共享红利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将积极推进同各国的产业、产能合作,带动发展中国家更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希望各国企业家为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健运行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将为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多便利、更好保障。
随后,李强宣布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开幕。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乌拉圭总统拉卡列、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等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开幕式前,李强到链博会展馆巡馆并与有关企业负责人互动交流。
尹力、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