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深圳11月28日电 题:直击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贯通 “湾区1小时”建设加速
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
混凝土从搅拌车鱼贯而出,徐徐注入E22管节处最后贯通点……随着最后一方压舱混凝土28日浇筑完成,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完成所有管内压舱混凝土浇筑,实现主线贯通。
深中通道主线贯通。陈骥旻 摄
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31公里,起于深圳机场互通,与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与在建中开高速对接,并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登陆。该项目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深中通道主线贯通。陈骥旻 摄
其中,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包含沉管段约5公里,是世界上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由3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今年6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攻克了全部技术难题,这条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最终成功对接合龙。
深中通道主线贯通。陈骥旻 摄
记者当天通过伶仃洋大桥驱车经西人工岛驶入海底沉管隧道,双向八车道中间有中管廊,在遇到火灾等紧急状况的时候,中管廊的门可以打开,司乘可逃至另一车道。在海底隧道,数百名建设者正忙着安装隧道防火板、装饰板及相关机电设施等。
驶出海底隧道到达水下互通,到达靠近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附近的东人工岛,一架架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往东延伸,可达深圳前海和香港。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先行工程西人工岛开工。迎着疾风险浪,上万名建设者奋斗7年,在伶仃洋上建起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铺设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造出中国内地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
“我们在深中通道水下互通奋战了5年。5年的梦想就是能看今日(28日)的贯通。5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实现。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场景。”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说。
在桥面施工现场,压路机来回穿梭,建设者正进行钢桥面铺装。据保利长大深中通道S15合同段项目部总工程师毛浓平介绍,建设团队实施全环节机械化、智能化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计划明年初完成桥梁工程的路面铺装,同步开展隧道内路面沥青铺装。
目前,深中通道建设者正推进房建、机电及附属工程建设,向2024年建成通车目标冲刺。待明年通车后,从中山到深圳,将从目前的约两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加速建设。
架天路、铸双岛……一个又一个基建“奇迹”,深中通道让伶仃洋从“叹伶仃”到“叹巨变”。
广东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小华表示,“作为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明年(2024年)建成通车后,深中通道将与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跨海跨江通道,构筑起均衡协调、面向未来的高速交通网络。”
邓小华称,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交通运输便利度及过江通道的通行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在为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将为沿线城市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发展空间、想象空间。(完)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1月28日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北京二中院)获悉,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二中院共审结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二审案件1622件。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业主对物业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新类型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不断出现。北京二中院以开展公开庭审、专家示范庭审等方式,发挥司法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力争实质性化解纠纷,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图为11月28日在京举办的物业纠纷新闻发布会。北京二中院供图
新类型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不断出现
北京二中院副院长廖春迎表示,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二中院共审结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二审案件1622件,分别为2018年536件、2019年228件、2020年206件、2021年269件、2022年212件、2023年171件。上述案件中,调解、撤诉案件为161件,总体调撤率为9.93%。
据悉,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业主对物业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新类型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不断出现,主要包括“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产生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因物业费上涨引起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以物业管理委员会为诉讼主体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
其中,“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指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气)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给专业化企业进行社会化物业管理。但部分业主以其未与“三供一业”接收单位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为由,拒绝交纳物业费,接收单位便提起诉讼。此类案件中法院着重审查业主与“三供一业”接收单位之间是否形成了事实上的物业服务合同关系。
廖春迎表示,相关纠纷形成原因包括开发商未担负起前期物业服务责任、部分物业服务人服务能力与意识有欠缺、业主委员会未能充分履职等。
促进物业纠纷实质性化解
廖春迎表示,“小”物业关乎着“大”民生,化解物业纠纷,除了倡导物业服务人提升物业服务品质、业主依法维权履行义务、业主委员会提升履职能力等常规动作,北京二中院聚焦诉源治理,联合各方主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力争实质性化解纠纷,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北京二中院深化“府院联动”,形成预防和处理纠纷长效机制,组织召开由住建部门、属地街道办、人防办及社区民众参加的联席会,搭建起多方联动的沟通平台,深度探索物业纠纷源头化解,从社会管理层面实现诉源治理。
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发掘有指导意义的案件,以开展公开庭审、专家示范庭审等方式,邀请住建部门、业主代表、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服务人代表旁听庭审,释法明理,发挥司法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
下一步,北京二中院将通过延伸司法职能等多元措施,促进物业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更好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完)